最近助教時常在想一件事,為什麼看到朋友們在美國生活時的生活、街景照,路上除了胖胖的松鼠和自由飛翔的鳥兒,卻很少看見像台灣街頭的流浪貓狗。🤔
反觀台灣,不管是菜市場、校園、廟口、社區巷弄,總有幾位「毛毛住戶」——可能是低調潛行的浪貓、也可能是坐在便利商店前的浪狗。
今天助教來用輕鬆的角度,向小博士們簡單的介紹美國能減少流浪動物的方針吧!
🎯 1. 「認養比購買多」VS「購買還是主流」
US美國:領養是一種榮耀
在美國,「Adopt, Don’t Shop」(領養,不購買)已經變成一種全民運動,甚至是種文化價值。許多好萊塢明星也以領養代替購買為榮(對,妳沒看錯,Lady Gaga、Chris Evans 都是「毛孩領養狂粉」🐾✨)。
領養流浪動物在美國有以下幾個特點:
✅ 超多非營利動保機構運作完善(像 ASPCA、Humane Society)。
✅ 收容所設有明確的健康審查與配對制度。
✅ 領養人需填寫詳細問卷與背景審查,確保不是衝動型「三分鐘熱度飼主」。
✅ 多數民眾對領養動物有高度接受度。
—
🇹🇼 台灣:毛孩還是得「挑長相」?
台灣雖然近年來領養觀念越來越普及,但根據統計,購買仍佔很大比例。不少人在意「品種」、「外貌」、「年紀」、「是否純白毛/短毛/大眼睛」……有時,貓狗成了「商品選購」。
不瞞小博士們說,以前助教租房子在台北市,很多地方還是充斥著寵物販賣店,一間相鄰著一間的開,也有不少人潮在玻璃展示窗外觀賞,盤算著應該要購買哪一隻狗,帶回家寵幸。
即便有人想領養,也會問機構:「有沒有小一點的?」、「會不會咬人?」、「我不想要黑色的」😢
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,許多被遺棄或天生不夠「討喜」的毛孩,就只能在街頭流浪一輩子。
🎯 2. 「強制結紮制度」VS「自由放養習慣」
🇺🇸 美國:沒結紮?那你得多繳稅!
在美國,多數城市都有明確規定:
✅ 養寵物要辦理登記與晶片植入
✅ 未結紮需加收額外稅金或罰款
✅ 許多收容所規定:領養出去的一律已結紮
簡單說,在美國讓毛孩生小孩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,一般家庭為了省錢,也為了動物健康,幾乎都會選擇結紮。
—
🇹🇼 台灣:不想結紮?「好可憐喔」成阻力?
台灣的結紮推廣常常卡在以下幾點:
🔸 飼主對結紮的益處不了解。
🔸 有人覺得動物多子多孫是有福氣。
🔸 鄉下地區養狗觀念保守,認為狗可以看門,不需太多照顧。
🔸 部分貓咪是半放養狀態,根本無法掌握有無懷孕。
結果就是:一對浪貓「談戀愛」後,很快變成「十隻小貓軍團」,又無人照顧,街頭自然越來越擠。
🎯 3. 「收容所管理健全」VS「收了卻無法養」
🇺🇸 美國:收容所像「毛孩旅館」
美國的收容機制相對成熟:
✅ 多數由地方政府或非營利組織經營
✅ 每隻動物有醫療紀錄、品種說明、性格分析
✅ 志工參與度高,推廣活動超積極
✅ 甚至有「寄養家庭制度」,讓動物先去適應家庭生活
—
🇹🇼 台灣:收容所人力資源有限,壓力大
雖然台灣已經走向「零撲殺政策」,但問題並未根除:
🔸 收容量能有限,時常爆滿
🔸 志工與經費不足,難以全方位照顧
🔸 年紀大、長相不討喜的動物被領養機率極低
這讓許多動物長年滯留,甚至病死於收容所中。這樣漫長等家的過程更令人心碎。
🎯 4. 「責任教育從小開始」VS「觀念落差需補強」
🇺🇸 美國:學校教你怎麼當「負責任的主人」
在美國,小學就會有關於動物福利的教育課程。學校也常舉辦「流浪動物日」、「領養志工日」,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什麼是領養、結紮、尊重生命。🐾👦👧
—
🇹🇼 台灣:家長說「我幫你養」,三個月後變「放生」
台灣許多家庭養寵物的原因並非真的準備好,而是:
🔸 小孩吵著要養
🔸 飼主覺得可愛就帶回家
🔸 送禮用、意外撿到
其實...助教自己的第一隻狗,就真的是親戚以送禮名義買來的。身邊也有不少例子,像是陪伴長者、家裡比較熱鬧等等原因而購買貓狗回家的。
但當毛孩長大、變調皮、需要看醫生……就會出現「不要了,送人/丟掉/放生」的劇本。這樣的觀念若未從小建立,就會一再重複悲劇。
🎯 那麼,我們能怎麼做?🐾❤️
改變不會一夕發生,但每個人都能從自己做起:
🔹 養寵物前,請三思再決定。牠們不是玩具,是十幾年的生命承諾。
🔹 請支持領養代替購買。每一次領養,都拯救了一條生命。
🔹 結紮,是對毛孩最大的保護。牠們不需要繁殖,只需要被好好愛著。
🔹 成為「社區動物的守護者」。哪怕只是放一碗乾淨的水,也能救一命。
🔹 支持動保政策與教育,讓下一代更有愛、更有責任感。
🧡 結語:不是美國沒有流浪狗,而是制度與文化為毛孩撐起了一張網
流浪動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,而是社會共同製造出來的結果。
在美國,制度與文化為毛孩撐起了一張網;而在台灣,這張網還有不少破洞。
但好消息是,我們已經在改變的路上。
越來越多動保團體、志工、志願收容者、愛心飼主、友善社區……正努力讓台灣成為一個對動物更有愛的地方。
希望有一天,當我們走在台灣的街頭,不再是看見毛孩「流浪」,而是看見牠們被好好守護。💛🐶🐱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