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博士們有沒有想過,在台灣人最愛旅行的國家-日本,為什麼在街頭幾乎看不到流浪貓狗?其實在日本有許多地區已經達成「零撲殺」的目標!這是怎麼做到的呢?小博士們快跟助教一起揭開日本如何「逆轉流浪動物問題」的秘密吧!
一、日本的流浪動物現況與歷史演變
日本過去的流浪動物問題其實相當嚴重,尤其在戰後經濟發展快速的時期,許多家庭因為搬遷或經濟問題而棄養寵物,讓街頭的流浪動物數量飆升。當時,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大量捕捉,無法被認養的動物就只能被安樂死。
最嚴重的時候,日本每年有超過 20 萬隻貓狗因為找不到家而被撲殺。但隨著社會開始關注動物權益,政府與動保團體開始推動「零撲殺」政策,並且強調以領養代替購買,讓流浪動物數量逐漸減少。根據環境省的統計,2020 年時被撲殺的動物已降到 2 萬隻以下,而東京等地甚至已經達成零撲殺目標!
這麼驚人的轉變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?讓我們來看看日本具體採取了哪些行動!
二、日本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的政策
1. 動物愛護法:不養就別養,棄養要罰款!
日本的《動物愛護管理法》(簡稱動物愛護法)是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的核心法規,這部法律要求飼主對寵物負責到底,不能隨便棄養。
這部法律有幾個重點:
- 寵物必須終身飼養:不管是生病、老了還是不想養,都不能隨便遺棄,否則可能面臨罰款或坐牢。
- 犬貓登記制度:所有狗狗都必須登記並植入電子晶片,貓咪雖然還沒強制,但政府大力鼓勵。這樣如果走失,就能馬上找到主人!
- 嚴格規範寵物店:日本禁止在56 天前販售幼貓幼犬,避免牠們過早被帶離母親,導致健康或行為問題,進而被棄養。
這些法規讓飼主更有責任感,也讓棄養率大幅下降。
2. 零撲殺政策:收容不是等死,而是找新家!
過去的動物收容所就像是流浪動物的「刑場」,如果沒人來領養,就只能被安樂死。但現在,日本的政府機構開始推動:動物愛護中心,變成流浪動物等家的地方!
這些中心的重點是:
- 提供動物醫療與照顧,讓流浪動物變得更健康、更容易被領養。
- 舉辦開放日與領養活動,讓更多人來看看這些可愛的流浪動物,提升認養率。
- 與學校合作,推廣動物教育,讓孩子從小學習如何愛護動物,減少未來的棄養問題。
目前,像東京、橫濱這些城市已經完全不再撲殺流浪動物,而是努力幫助牠們找到家!
3. 領養代替購買:讓流浪動物成為新家的一員!
除了政府的努力,日本的動保團體、企業和民間組織也積極參與,讓「領養代替購買」成為一種風潮!
動保團體的努力
- ARK(Animal Refuge Kansai):救援被遺棄的貓狗,並推動國際領養。
- Tokyo Cat Guardian:專門幫助流浪貓,並提供專業領養配對。
- PEACE 動物福祉協會:致力於監督繁殖場,避免不當繁殖。
企業與商場的參與
- 蔦屋書店(T-SITE):在店內設立寵物領養區,讓顧客可以來看看可愛的待領養貓狗。
- Aeon Pet Mall:與動保機構合作,在商場內舉辦領養活動。
- 寵物咖啡館:一些狗狗與貓咪咖啡館會提供領養服務,讓人們在互動後決定是否領養。
這些行動讓購買寵物不再是唯一的選擇,反而讓領養成為時尚又有愛心的選擇!
三、日本經驗帶給我們的啟示
日本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,解決流浪動物問題不是單靠收容或單靠法規就能完成,而是多方面的努力加在一起,才讓流浪動物數量大幅減少。
- 政府訂立嚴格法規,確保飼主負責到底。
- 建立完善的收容與領養系統,讓動物不再無家可歸。
- 透過社會教育與企業參與,推動領養文化,減少購買需求。
這些措施如果能在其他國家推廣,或許有一天,全球都能像日本一樣,讓流浪動物不再流浪,每一隻毛孩都能擁有溫暖的家!
日本的流浪動物管理模式不是一蹴可幾,而是長期努力的結果。政府、民間組織、企業、學校,甚至是一般市民,每個人都在為動物的幸福盡一份心力。希望有一天,台灣也能做到,讓每一隻毛孩都擁有溫暖的家,讓台灣成為真正友善動物的地方!助教願意和小博士們一起努力💕